「就搬了个花盆,腰突然疼得站不起来」
......
在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骨科门诊,常有老年人因这类 「小意外」 就诊,最终被确诊为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。
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,这种 「骨头像脆瓷一样易折」 的疾病,正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 「隐形杀手」。
今天,龙小医就带大家全面了解这种疾病,教你如何早防早治,守护骨骼健康。
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因 骨量流失、骨骼变脆,导致椎体在轻微外力甚至无外力下发生压缩性骨折。
随着年龄增长,尤其是 绝经后女性,雌激素下降加速骨流失,骨折风险显著增加。据统计,这类骨折在老年人群中高发,且易被误认为普通腰背痛而延误治疗,最终引发 脊柱畸形、疼痛难忍 甚至长期卧床!
1. 骨质疏松是元凶:成骨细胞(「骨骼建造师」)活性减弱,破骨细胞(「骨骼破坏者」)活跃,导致骨量流失>形成,骨小梁「蛀空」,如同建筑地基薄弱。
2. 诱因多样:长期缺乏运动、钙和维生素 D 摄入不足、遗传因素,甚至咳嗽、提重物都可能成为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」。
突发背部剧痛:活动时加重,休息难以缓解。
身高变矮、驼背:椎体压缩变形导致脊柱「塌陷」。
神经压迫症状:如腿麻、无力(严重时需紧急就医!)
01 科学诊断
X 线平片: 首选筛查手段,能快速发现椎体变形、骨皮质断裂等明显骨折征象;
CT 扫描: 针对 X 线难以确诊的病例,可清晰显示骨折细节、椎体后壁完整性,判断是否有骨碎片压迫神经;
MRI 检查: 对新鲜骨折最敏感,能早期发现骨髓水肿、出血,区分 「新鲜骨折」 和 「陈旧性骨折」,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关键依据。
结合患者的年龄、病史(如是否有骨质疏松、近期是否有跌倒 / 负重史)和体征,医生会综合判断,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。
02 保守治疗
适合轻度骨折、身体不耐受手术的患者
药物治疗:基础是补充钙剂和维生素 D,同时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(如双膦酸盐、降钙素等),抑制骨吸收、促进骨形成,为骨骼 「补钙强骨」;
物理治疗:通过热敷、电疗、磁疗缓解疼痛,配合专业康复训练(如腰背肌力量训练、平衡训练),增强肌肉支撑力,改善关节活动度,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肌肉萎缩;
生活护理:指导患者佩戴腰围保护脊柱,避免弯腰、负重,同时调整饮食和作息,为康复打下基础。
03 手术干预
适合严重骨折、伴神经压迫或脊柱不稳定的患者
对于椎体压缩严重(压缩程度超过 1/3)、疼痛剧烈影响生活,或伴有神经压迫(如下肢麻木、无力)的患者,手术是更高效的选择。
04 术后康复
手术不是终点,术后康复管理同样关键。医院康复科会为患者制定专属康复计划:从术后早期的床上翻身、四肢活动训练,到后期的腰背肌力量训练、平衡训练,逐步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;同时持续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,调整生活方式,预防骨折再次发生。
✅ 饮食补钙:
每日奶制品、豆类、深海鱼,搭配维生素 D(日晒+营养补充剂)。
✅ 科学运动:
散步、瑜伽、太极拳增强骨密度与平衡力,避免跌倒。
✅ 生活习惯:
戒烟限酒,家中安装防滑设施,定期检查骨密度。